跨海逐梦 隧贯山河
——追憶恩師王夢恕院士
(2002級博士 宋克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在烟波浩渺的大海上,在黄渤海交分界线上,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横隔着长约120公里的渤海海峡。渤海海峡之上镶嵌着一群宝石般苍翠如黛的岛屿,这就是被世人誉为“海上仙山”的美丽群岛——廟島群島,亦稱長山列島。每每面對大海,每每登臨這一座座海上仙山,都不禁想起與老師王夢恕院士一起搭船考察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場景,面前都會浮起老師那慈祥的面容,一起在圖紙上描畫跨海通道線路、一起圈點通道登陸點的情景。
图1 王院士2012年7月搭船考察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时光回到2005年8月,我博士结业之际,老师给我说,我国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三大海峡是交通上的三大天堑,未来都要建设跨海通道,你们要多加关注,多加入研究。并嘱咐我,你回到烟台,要特别关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动向,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多与相关部门增强联系,多与老师和同学联系。老师一生主持重大隧道地下工程无数,解决了数不清的重大技术难题,他老人家此时现在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我国重大工程、重大交通设施的体贴和牵挂,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牵挂,更充满了对门生事业生长的体贴。我谨记老师的敦敦教导,回到烟台后,积极加入我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团队”,组织相关力量开展多方面的研究,推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研究事情。这些年来,我们团队积极围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了经济、交通、海洋、情况、旅游、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出书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系列专著6部,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内外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获得了社会和国家的关注,有效地推动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这一重大工程的研究与建设。
图2 王院士2012年7月组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聚会会议和调研
特别是2012年,中国工程院重大项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计划》开展立项研究,由老师亲自挂帅主持,由原铁道部经规院、北京交通大学、鲁东大学、中铁隧道团体等多家单元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研究。这是首次由我国政府治理部门组织开展的专门针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这一重大工程的研究,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幸事,是鲁辽人民的幸事,更是华东地域乃至全国人民的幸事。2012年7月7日—12日,老师率领由7名院士和21名海内知名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赶赴烟台、大连及渤海海峡沿线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获得了山东省、辽宁省、烟台市、大连市等各地政府的鼎力大举支持。6日之内,老师率队翻山越岭、掉臂脚下深浅,掉臂晕船,踏着海上大浪,顶着茫茫烟雨,赴跨海通道烟台和大连登陆点、长山列岛进行现场考察,并收集相关资料。先后考察了大连旅顺的老铁山角登陆点、中铁渤海轮渡旅顺西站、烟台蓬莱的黑石咀、东港、蓬莱阁、狼烟台登陆点、中铁渤海轮渡烟台北站等所在,考察了南长山岛、北长山岛、砣矶岛、高山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等10多个岛屿。所到之处,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切攀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声。当地干部群众听说王梦恕院士来调研跨海通道了,激动万分,纷纷出动,都想与王院士多说几句话,诉说一下他们的心声和愿望,说一说他们多年来的交通闭塞和一遇大风天气就可能被困岛上数十天的困境。老师听后,很是动容,说我们要抓紧时间开展研究,积极向国家建言推动。
图3 王院士2012年7月考察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登陆点
考察历程中两件事令我们至今难以忘怀。一件是,时任蓬莱市长对王院士说,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计划与建设中,能不能给我们当地多留几个收支口以方便交通出行,老师回覆到,建设这条通道就是为了方便各人出行,留几个收支口要凭据实际情况和当地人口数量确定,通道的计划设计必须要充实考虑当地群众的出行。但老师同时指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更是一条国家战略通道,是领悟我国南北的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上的要害节点。你们地方政府不能只考虑地方利益,我们考虑问题既要兼顾地方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另一件是,7月10日下午,我们考察完大钦岛,海上起了大风,当地气象部门通知说,你们必须抓紧时间组织人员开船离岛,否则可能有海上风险并回不了南长山岛。当我们租用的专用军船已离港20余米时,一名中年妇女急促地从岸边跑过来,向我们的船挥手召唤。老师听到后问是什么情况,当听说是她丈夫突然昏厥不醒、大钦岛上缺乏医疗条件无法治疗需要到长岛县医院医治时,而其时已经没有运输船只,付托立刻调头回去,拉上人家,治病要紧。我们几个年轻老师赶忙把她昏厥不醒的丈夫抬上船,由我们随行的保健医生进行了开端诊断和简朴治疗,说可能是脑出血或脑梗导致。老师嘱咐船长加速前行,要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厥后妇人打电话说,由于医治实时,她丈夫已经转危为安,他们匹俦是在大钦岛上打工收整海带的,因为地理和气候原因,岛上经常有病人得不到有效医治,这次多亏了你们,我们真是遇到了美意人。这两件事充实体现了,王院士心中装着群众利益,装着国家大事,心中装着祖国,心中装着人民,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图4 王院士2012年7月考察北长山岛和大钦岛
在王院士的指导下,在团队成员的的配合努力下,2014年5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计划研究陈诉》正式完成,并在工程院进行了汇报,陈诉于2014年9月由中国工程院签发,报送国务院,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指示要增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加速推动。
随着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事情的推动和进展,2016年8月19日—22日,渤海湾海底隧道修建技术高端论坛在烟台举行。在王院士组织下,此次聚会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土水建学部、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山东省科技厅、鲁东大学、中铁十四局配合组织和承办。这次盛会共有24位院士,300多名行业专家学者加入,条理之高、规模之大、回声极大。这次盛会是对前期跨海通道研究结果的总结,也是对下一阶段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和推动任务的计划和部署。王院士在会上作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计划研究》的主题陈诉,获得了众位院士和专家的高度赞同。此次盛会获得中央、山东省、烟台市各级媒体的报道,获得了广泛的回声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有力地推动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
图5 王院士2016年8月渤海湾海底隧道高端论坛
時光荏苒,轉回至2019年,我要向老師彙報:渤海海峽跨海通道開鑽了,正式開鑽了!這是專門針對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建設而開展的地質勘探事情。這是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和建設史上的重大裏程碑,是您老人家嘔心瀝血,帶領各界專家、學者研究推動的結果,標志著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已經获得了國家的正式認可,並開始付諸實質性行動,這正是您老人家想看到的結果。可惜,天不假年,老師已離我們而去,無法親眼看到這一幕。我想,老師如果能聽到這一聲音,能看到這一場景,一定會倍感欣喜,倍感欣慰!
图6 2019年7月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质勘探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辉煌光耀,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老师一生成就卓著,品德天下。今草拟小篇,挂一漏万,区区此心,念念不忘!
宋克志,2019年9月7日于黃海之濱。
作者简介:宋克志(1970—),男,山东鱼台人,博士,教授,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跨海工程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跨海通道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事情。
|